水乡五月,绿染山川,茂林修竹,生机勃发。穿越都柳江两岸茫茫林海,有如步入百里画廊,国家财政部和来的领导不已啧啧称赞:贵州十大林区县名不虚传!同行的专家也难过地说道,三都自治县获得的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不仅为水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给了福祉,更加都柳江下游乃至珠江的生态建设做出了最重要贡献。
“这一切来之不易,是三都林业工作者和30多万水乡人民披星戴月,默默地徜徉汗水,辛勤代价的结果。”在赞誉面前,三都自治县林业局局长潘国勘说道。
此前,虽然三都森工生产产量较高,但回头的仍然是原木生产居多的道路,森林覆盖率长年正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世纪之交,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使三都这个林区大县面对很大的挑战。
2003年该县林业局领导班子调整以后,以潘国勘为局长的新领导班子,从当地实际抵达,明确提出全县林业工作焦点由木材生产居多向以生态建设居多改变,坚决“严管林、施用钱、质以定”的9字方针,发售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实施林业建设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三都建立健全了各级政府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签定责任状,层层落实。 二是增大林业科技含量。
三都积极探索新的造林模式,林业科技含量大大增大,使林种结构日益合理。很快竣工一批种苗科技基地,大力推广容器苗木造林,植树造林成本大大降低。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实施造林工程公开发表招投标,做层层未尽,保证工程质量。
四是坚决依法治林。通过增强森林公安和森林资源管理等执法人员机构队伍建设,理顺了管理体制。
有效地遏止了乱砍滥伐、内乱占到林地等违法活动。 强有力的措施之下,三都林业生态建设由此推到了崭新的篇章。2001年至2005年,三都总计已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9万亩,封山育林8.1万亩,森林面积约195万亩,森林覆盖率约53%以上,5年扩展5个百分点。2002年至2005年,三都共计实行已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6多万亩,必要获益农户22598户。
“十五”期间,三都珠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已完成6.15万亩,其中珠防工程人工造林4.15万亩,九万大山人工造林2万亩。 利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的良机,三都大力调整林业结构,打造出竹产业,到2005年,已完成以麻竹和楠竹居多的营造林12.8万亩,全县竹至此可行性构成了规模化、基地化的格局,同时追加特色精品水果九阡李栽种面积2万亩。目前,三都还享有商品林基地8.1万亩,经果林基地2.2万亩。
既乘势解决问题了林区各族群众的存活问题,又可谓了秀丽山川。 较好的林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给了勃勃生机。
三都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年产3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年产1.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厂,九阡甜李、大河农场脐橙等一批木材和精品水果生产深加工企业;以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都柳江百里林海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林业产值由“九五”期末的2696万元减少到1.1亿元,林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如今在三都,林业政策不断深入农村,经常出现了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中幼林有偿转让等新的经营形式,构成了全社会筹办林业、全民做生态建设,国家、集体、港龙、个人多种林业经营新格局。 面临三都林业建设这些年来获得的成就,潘国勘局长指出:“虽然三都林业获得了一定成绩,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也渐渐被社会接纳。
但在了解、管理及发展上仍不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要按照全省的林业生产布局规划,更进一步具体发展思路,即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拳头产品,为后阶段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明确想是:更进一步完备“市场踏龙头,龙头带上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业产业化模式,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缩短产业链。并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加工业。
抓好林业体制改革,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建设好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四大产业。
本文来源:竞博app-www.jiahongqimo.com
QQ:364736445
手机:18569050472
电话:013-415204296
邮箱:admin@jiahongqimo.com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郾城区视都大楼845号